«凡事都有定期,天下万务都有定时。»(传道书 3:1-8)

分享

凡事都有定时,天下万务都有定时。

生有时,死有时;栽种有时,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。.

杀戮有时,医治有时;毁灭有时,建造有时。.

哭泣有时,欢笑有时;哀恸有时,跳舞有时。.

有扔石头的时候,也有收石头的时候;有拥抱的时候,也有不拥抱的时候。.

寻找有时,失去有时;保留有时,舍弃有时。.

撕裂有时,缝补有时;沉默有时,言语有时。.

有时爱,有时不爱;有时打仗,有时和平。.

凡事都有定时:传道书3:1的生活艺术

如何以智慧、自信和宁静来应对人生的各个阶段,借鉴《传道书》中关于时间的寓言。.

我们如何才能在人生的起伏中保持清醒,不被恐惧或悔恨所吞噬?《传道书》3:1中那句著名的«凡事都有定时»究竟是说给谁听的?本文旨在为所有寻求人生旅程中平和心态、渴望理解并接纳生命四季韵律的人们提供指引。通过深入研读圣经智慧,我们将探索拥抱人生每个阶段、获得内心平静以及领悟贯穿我们个人故事的神圣旨意的关键所在。.

本指南对《传道书》的文本进行了历史和文学探索,分析了关于时间和天意的核心信息,进行了主题探索(团结、正义、使命),深入了解了基督教传统,提出了冥想建议,并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。.

«凡事都有定期,天下万务都有定时。»(传道书 3:1-8)

语境

《传道书》(或称《科赫莱特书》)在希伯来圣经中以其沉思冥想、有时甚至令人费解的语调而独树一帜。它避免了简单化的论断,是少数几部坦率质疑生命意义、无常和虚空的圣经著作之一。该书很可能写于公元前3世纪左右,正值文化和宗教动荡时期,它引导我们以清醒的视角去理解历史和个人存在的变幻莫测。.

作者自称“大卫之子,耶路撒冷的君王»,将充满怀疑、辛辣幽默,却也饱含对意义的真诚追寻的格言和观察交织在一起。他的读者群是当时经历流亡与回归的犹太信徒,他们必须直面一个动荡社会中的种种矛盾。挑战在于,如何在不确定性之外,又不落入过于简单的窠臼,提供一个“期望的视野”。.

在犹太教的住棚节(Sukkot)期间,人们会在礼拜仪式中诵读《传道书》,以庆祝生命中无常的本质。然而,基督徒则从中看到了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实用智慧和节制的呼召。因此,《传道书》可以从两个角度呈现:一面反映人生存在的镜子,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灵性的基础。.

其中最著名的诗句之一,是第三章的开头:

«凡事都有定期,天下万务都有定时:生有时,死有时;栽种有时,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;杀戮有时,医治有时;拆毁有时,建造有时……»(传道书 3:1-3)

这段文字如同诗歌一般,采用二元节奏,将对立的行为并置,连接起生与死、建构与毁灭。它勾勒出一种天命般的秩序,其中每件事——无论悲喜——都找到了它的位置。这种表述远非宿命论,而是引导我们意识到:我们个人的历史是超越我们意志的洪流的一部分。.

这段文字的意义在于它邀请读者拥抱人生百态。它引导读者不要试图控制一切或否认逆境,而是去领悟每个阶段的意义,以善意看待人生的循环,并对那只引导一切发展的无形之手心怀感恩。.

分析

这段出自《传道书》的经文的核心思想很明确:人生如同一幅由无数不可避免的阶段组成的马赛克画卷,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紧迫性和美感。生命远非线性或完全可控,而是在断裂和转变中展开。面对这样的现实,智者学会了耐心、信任和放手。.

然而,这一方案根植于一个悖论:如果一切早已注定,那么人类的自由又该何去何从?《传道书》既不提倡逆来顺受,也不提倡消极被动——它邀请我们选择一种“内在的适应”来面对世事变迁。在这种圣经视角下,时间是一份礼物,是理解的契机,而非命中注定的命运。.

第三章的诗意结构,以及其中交替出现的二元对立,凸显了多样性的重要性。生与死、喜与悲、行动与休憩:所有这些维度对于充实的人生都不可或缺。这种理念与现代社会追求绩效、完美和延续的理想背道而驰。相反,文本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倾听、接纳和在逆境中成长基础上的生存方式。.

其属灵意义深远:学会辨别时机,明白并非一切事都无意义,进入天意的奥秘之中。《传道书》邀请我们看到,在每个季节背后,上帝之手都在运行,即便这运行有时隐秘、微妙或令人费解。.

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看,这也是一种慰藉的邀请:没有人能逃脱失去、改变或痛苦。智慧不在于抗拒这些,而在于接纳它们,在于从万事万物中寻求信任和坚持的教训。这是一种“恰当时机”——即卡伊洛斯——的伦理,它珍视的不是控制的幻觉,而是活在当下、把握当下的品质。.

«凡事都有定期,天下万务都有定时。»(传道书 3:1-8)

人类团结和欢迎他人

《传道书》中的这段经文不仅关乎个人的时间,也呼召我们体察他人的人生阶段。其中蕴含的社群维度体现在我们需要共同经历各种时刻(出生、哀悼、庆祝),并根据他人所面临的困境去感同身受、庆祝或安慰。这种同理心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,创造出远超个体之和的纽带。.

“是时候……”便成为公正互助关系的基础。这并非冷漠地共存,而是让对方有机会在每个阶段都得到陪伴。懂得与哭泣的人同哭,为对方的胜利欢欣,尊重他们的节奏——这是一种深刻的圣经伦理,它将人类的根基建立在社群之上。.

我们还要强调,圣经中的团结互助不仅限于关怀:它意味着携手共渡悲剧、变革和重生。它呼吁我们永远不要让任何人在痛苦或喜悦中感到孤立,要始终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寻求彼此的联结。.

行动中的正义与洞察力

《传道书》中阐述的时间循环也呼唤着人们的伦理意识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正义并非抽象的理想,而是辨别行动时机的能力,避免强行或仓促地去做不该做的事。«拔出有时,栽种有时»:每一项工程,每一次修缮,都需要谨慎行事。.

这种逻辑引人深思:总有合适的时机去抗议不公,总有合适的时机去宽恕,总有合适的时机去弥补过错。智慧在于认清这些机会,在于培养对现实的深刻认知,在于不让自己被焦虑或对失败的恐惧所压倒。.

《传道书》由此提出了一种节奏正义,一种行动伦理,它既摒弃了毫无生气的自愿主义,也摒弃了冷漠。耐心与决心之间的平衡取决于对每种情况具体“时机”的理解。.

实践职业和道德承诺

最后,经文呼吁每个人将这其中的精神教诲体现在具体的抉择中。根据《传道书》,人类的使命并非逃避尘世或沉溺于冥想,而是在于采取恰当的行动,回应当下的召唤。.

这种对“时间”的感知需要每日练习。它意味着识别出何时需要给予安慰、宽恕或做出决定,并立即抓住这些时刻,不要等待或无限期地拖延。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倾听内心的声音,并善待自己和事物的流动。.

简而言之,每个季节都承载着特定的任务,独特的召唤:在哀悼中学会爱,庆祝新生,将恐惧转化为信心。《传道书》的信息呼唤人们忠于现实,享受活在当下的喜悦,不沉溺于怀旧,也不逃避现实。伦理责任源于这种对意义的认知:意义是自然显现的,而非人为构建的。.

«凡事都有定期,天下万务都有定时。»(传道书 3:1-8)

传承与神学反思

许多基督教和犹太教思想家都曾研读《传道书》第三章,试图从中汲取契合时代精神的智慧。教父们,如奥利金和奥古斯丁,都认为这段经文蕴含着神圣的教诲:人生的每个阶段,即使是最默默无闻的,都具有塑造人格的价值。.

教父传统强调神圣天意与人类自由的结合。奥利金认为,这段经文指的是“圣人的智慧”——即能够洞察事件的隐秘意义并认出其中上帝临在的人。而奥古斯丁则认为,这段经文邀请人们将每项活动都圣化,通过信德和爱德使每个季节都硕果累累。.

基督教礼仪,特别是通过吟唱圣咏,体现了节奏性和神圣性的时间观念。节日、纪念活动和礼仪周期都按照《传道书》的逻辑构建:每一刻都提供了与神相遇、灵性成长的机会。.

近年来,当代神学(保罗·利科、迪特里希·朋霍费尔)在《传道书》中推崇一种“活在当下的哲学”:它并非等待更美好的未来,而是充分活在当下,在当下寻求意义和丰硕的成果。这正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与上帝携手合作的方式。.

基督教灵修强调耐心,强调将每个阶段,即使是最艰难的阶段,都视为爱的成长历程。这段经文的伟大启示是:没有无用的阶段;一切都有助于个人的成长、成熟以及其深刻的使命。.

成熟路径:具体步骤

要想在日常生活中践行《传道书》的智慧,以下是一些简单的实践建议。这些建议循序渐进,最终将引导你更加接纳和信任生活的流动:

  1. 每天早上花些时间回顾前一天,找出已经发生的各种循环。.
  2. 找出需要接受的情况(失去、转变),并制定一个信任的祷告。.
  3. 承诺通过言语或陪伴来支持正在经历重要阶段(丧亲、庆祝、新生儿诞生)的人。.
  4. 面对意外情况保持沉默,学会不立即做出反应,而是要辨别合适的“时机”。.
  5. 在每次重大变故(职业变动、家庭变动)期间,重读《传道书》第3章,并默想其中的一节经文。.
  6. 培养感恩之心:每天记下一件最终让你受益匪浅的困难情况。.
  7. 将未完成的事业托付给上帝,放弃掌控一切的想法。.

结论

采纳《传道书》中关于时间的视角,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转变,它邀请我们以深刻的理解、坚定的信任和无畏的勇气去体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。这段经文并非呼召我们放弃一切,而是赐予我们生命所有轮回的祝福。懂得如何敞开心扉接受神的旨意,顺应时光的流逝,并将恐惧转化为希望:这正是《传道书》向当代读者提出的挑战。.

《传道书》信息的革命性实践在于从控制转向信任,从逃避转向临在,从分散转向成熟。这种行动的号召并非局限于精神口号,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,体现在团结、正义和倾听的行动中。如此,每个人都能更新内心世界,重燃人际关系的激情,并改写集体历史。.

当我们选择全然地体验每个季节时,我们便成为意义的创造者、时机的公民,以及天意运作的见证者。这条道路充满挑战,却也蕴藏着真正的喜悦:那就是成为我们所拥有时间的积极参与者,而非被动接受者。.

实际的

  • 建立一套晨间仪式,以迎接当下和你所面临的挑战。.
  • 每天晚上写下一句表达感恩之情的话,感谢你所经历的这段艰难时期。.
  • 在一年中的每个重要阶段,默想《传道书》第三章。.
  • 在社区活动(丧亲、出生、婚礼)中积极践行团结精神。.
  • 培养道德判断力:在做出每一个重要决定之前,问问自己“时机是否合适”。.
  • 接受挑战,将未完成的项目托付给神的旨意。.
  • 通过细致的陪伴,致力于支持处于过渡期(工作、家庭、健康)的人。.

参考

  1. 圣经,传道书,第3章,礼仪译本。.
  2. 奥利金,《传道书注释》。.
  3. 奥古斯丁,《论时间和天意》.
  4. 保罗·利科,《时间与叙事》,由Seuil出版社出版。.
  5. 迪特里希·朋霍费尔,《抵抗与屈服》,由 Labor et Fides 出版。.
  6. 犹太教礼仪指南——住棚节和《传道书》诵读。.
  7. 罗马圣咏集,礼仪季节的祈祷文。.
  8. 当代注释:François-Xavier Amherdt,“Habiter le temps”,编辑。萨尔瓦托。.

通过圣经团队
通过圣经团队
VIA.bible 团队制作清晰易懂的内容,将圣经与当代问题联系起来,兼具神学的严谨性和文化适应性。.

另请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