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用完毕后即可享用。
作为 16 世纪中叶米兰教士的改革者,查尔斯·博罗梅奥体现了反宗教改革时期意大利教规严苛与牧灵关怀的结合。.
原本注定要在教会高层拥有辉煌的职业生涯的查理·博罗梅奥(1538-1584)却选择了艰辛的牧灵之路。在16世纪宗教动荡的中心,他改革了教士阶层,救济穷人,并与信众一同面对1576年的瘟疫。他留下的不朽遗产挑战着我们对基督徒生活中权威、谦卑和始终如一之间关系的理解。.

出于对基督的爱而改革
查理·博罗梅奥出生于马焦雷湖畔的阿罗纳,出身贵族,与教宗庇护四世(他的叔父)关系密切。他自幼在帕维亚接触教会法,22岁时,甚至在成为神父之前,就被任命为枢机主教。在罗马,他是一位严谨的管理者,积极参与了特伦托大公会议的重启,确保教义的清晰性和机构的改革。.
1563年,他的兄长猝然离世,这给查理带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:继承家族产业,还是回应内心的召唤。他选择了圣职,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会服务中。1564年,他成为米兰大主教,并开启了对神职人员的深刻改革。他创办神学院,旨在培养神父的灵性和知识;他重组了乡村教区;并大力推进教理讲授。他言行一致,这造就了他沉稳而权威的形象。.
1576年瘟疫肆虐期间,他不顾危险坚守米兰。他将修道院改造成医院,在垂死之人身边祈祷,并立下彻底清贫的誓言。他写道:«蜡烛若要照亮他人,就必须先燃尽。»亲友劝他休息,他却以完全的自我牺牲回应。最终,他精疲力竭,在神职人员的陪伴下,于46岁高龄逝世。1610年,查理·博罗梅奥被封为圣人,成为米兰教区的守护圣人,也是慈善改革牧师的典范。.
十字架旁的枢机主教
传说中,瘟疫肆虐期间,查理赤脚手持十字架,穿过米兰街头,为每一条街道的病人祈福。据说,即使他冒着生命危险,也没有人对他避而远之。历史学家证实了他的奉献精神,但无法确定这一幕是否真如传说中那样发生。这位牧师在夜色中行走的形象,象征着照亮黑暗时代的信仰:它并非依靠权力,而是依靠奉献生命的光芒。.
精神讯息
查尔斯·博罗梅奥提醒我们,灵性革新总是始于自身。他的榜样激励我们将内在的严谨与具体的慈悲相结合。燃烧的蜡烛的意象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这种灵性:它燃烧时并不耀眼,却以恒久的光芒照亮世界。在上帝面前诚实地生活,无条件地服务他人,并在每一个行动中都发现爱的机会:这就是他的道路。即使在今天,他服务的精神依然激励着每一个蒙召在基督合一中重生的团体。.
祷告
主啊,你使你的仆人查尔斯忠心耿耿,甚至到了筋疲力竭的地步。,
求主赐予我们恩典,使我们能以正直和勇气服务他人。.
教导我们从内心开始改革。.
让我们关注穷人,谦卑地来到十字架前。,
并且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上也忠诚可靠。.
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。.阿门。.
生存
- 即使只是打个电话,也要去探望那些被隔离或生病的人。.
 - 向有需要的人提供餐食或谨慎的物质援助。.
 - 请花 10 分钟时间阅读约翰福音 13:1-15 的经文:默想洗脚的举动。.
 
地点
米兰始终铭记着这位改革派大主教。他的遗骸安葬在米兰大教堂的地下墓室,一座精美的银质陵墓中。安布罗西亚学院收藏着乔瓦尼·巴蒂斯塔·克雷斯皮为他绘制的肖像。每年11月4日,米兰都会举行游行和慈善活动,纪念这位被誉为“穷人之父”的人物。在阿罗纳,他的巨型雕像俯瞰着马焦雷湖:这座三十米高的铜像,象征着这位始终甘于奉献的伟人的精神境界。.
礼拜仪式
- 经文/诗篇:腓立比书 2:12-18;马太福音 5:13-16 – 为他的救恩而努力,成为世界的光。.
 - 歌曲/赞美诗:Ubi caritas et amor – 仁爱与爱盛行之处,上帝居住之处。.
 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