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:

先知

利奥十四世对虚无主义的回应:纽曼、光明与希望,以及天主教教育

教宗良十四世宣布圣约翰·亨利·纽曼为教会圣师:这是对希望的呼唤,也是对反对虚无主义的人性化天主教教育的呼唤。.

如何根据灵性导师的说法解读圣经中的隐藏符号

探索如何根据灵性导师的教导解读圣经中的隐秘符号:教父学方法、预表学、字面/寓意/道德/象征意义、改良的圣言诵读法、反复出现的符号(水、光、数字)、灵性地理,以及丰富祈祷生活的具体实践。本指南适合所有渴望加深对圣经默想式阅读的人。.

这就是时事如何让古代文献焕发生机。

探索当代问题——气候、移民、人工智能——如何揭示圣经的新维度,并更新圣经的解读。.

«为我弟兄的缘故,我宁愿受咒诅。»(罗马书 9:1-5)

保罗因爱以色列而甘愿受«诅咒»:阅读罗马书 9:1-5,了解使徒的怜悯、救赎的替代和根植于十字架的普世兄弟情谊。.

避免解读圣经文学体裁时犯的5个致命错误

了解如何正确阅读圣经:根据体裁(反讽、夸张、讽刺、叙事、诗歌)避免 5 个错误,以获得深刻理解。.

«先知死在耶路撒冷以外的地方,是不合宜的。»(路加福音 13:31-35)

耶稣在耶路撒冷:为什么先知必须死在不被拒绝的地方——对路加福音 13:31-35 的默想,呼召悔改,怜悯和忍耐。.

将圣经与现代性联系起来:革新你研读圣经方式的七个关键步骤

通过 7 个实用步骤,探索如何将圣经与现代性联系起来:确定你当代的关注点,建立主题桥梁,培养情感共鸣,练习反向语境阅读,将你现代的问题作为诠释钥匙,培养好奇心并在社群中分享——从而获得生动、相关和具有变革意义的圣经阅读体验。.

«融入以使徒为根基的教会»(弗2:19-22)

从流亡到归家:探索以弗所书 2:19-22 如何改变我们的身份——通过圣灵成为同胞、神的家人和圣殿的活石。.

«他从他们中间拣选了十二个人,称他们为使徒。»(路加福音 6:12-19)

拣选十二个人来改变世界:耶稣的祈祷之夜如何启发辨别力、多元化团队的组建和具体的使命。.

«亚伯拉罕的这位女儿,难道不应该在安息日从这奴役中解脱出来吗?»(路加福音 13:10-17)

耶稣在安息日治好了弯腰驼背的妇人:这是怜悯胜过律法主义的选择,是呼召人们看见并矫正看不见的疾病。.

为什么传道人避谈正典解读方法:圣经研究中鲜为人知的秘密

了解为什么许多传道人回避正典方法(这种方法可以阐明整本圣经的连贯性),以及如何逐步将其融入圣经,从而改变个人和群体对圣经的理解。.

«穷人的祈祷能穿透云层»(德训篇 35:15b-17, 20-22a)

《便西拉》35:谦卑者的祈祷穿透云层——上帝如何优先倾听穷人的祈祷,并召唤我们坚持不懈、团结一致。.

«税吏回家去了;他比法利赛人更称义。»(路加福音 18:9-14)

法利赛人和税吏的比喻(路加福音 18:9-14)揭示了谦卑开启了称义之路:阅读、默想和活出通过怜悯获得的救恩。.

无需神学学位,也能掌握经典解读方法的五个步骤

学会将圣经视为一个统一的故事来阅读:把握叙事的统一性,找出旧约和新约之间的主题,运用交叉引用,识别文学体裁,并将此方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,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主性,并在无需学术研究的情况下加深阅读。.

«你们若不悔改,都要如此灭亡。»(路加福音 13:1-9)

面对悲剧和暴力,《路加福音》13:1-9 颠覆了归咎于人的逻辑,发出迫切的悔改呼召:这并非威胁,而是对生命的喜乐呼召。本文阐释了耶稣这段话的历史背景,阐述了“悔改”(metanoia)的含义——从属灵的死亡走向丰盛的转变,阐明了圣灵的具体果实,提出了一个七步冥想方法、每周的操练和代祷,并回应了当代人对罪疚感、自主性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质疑。.

«你们知道分辨天地的景象,为什么不知道分辨这时代呢?»(路加福音 12:54-59)

辨别时代的征兆(路加福音 12:54-59):培养属灵的视角来解释现在,清晰地行动,并回应上帝的召唤。.

«你们既从罪中得释放,就作了神的奴仆。»(罗马书 6:19-23)

罗马书 6:19-23:成为"神的奴仆"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——从罪恶到圣洁,从羞耻到尊严,以及永生的应许。.

«多给谁,就向谁多取»(路加福音 12:39-48)

忠心管家的比喻(路加福音 12:39-48):将恩赐和才能转化为警醒的责任。默想、实际应用和祷告。.

«主人来到时,看见仆人醒着,那仆人就有福了。»(路加福音 12:35-38)

«主人发现仆人警醒,那仆人就有福了»:基督徒警醒的默想——如何带着喜乐、服侍和盼望警醒。.

«要收的庄稼多,做工的人少。»(路加福音 10:1-9)

丰收在望:祷告,身无长物,乐于助人,带来和平、热情好客和医治。这是一份忠于信仰、持久奉献的实用指南。.